平凡之路上的玫瑰 她們的汽車江湖2017?

1

強悍女編輯:李伊文

   她是4S店修車工、她是汽車網站編輯、她是改裝車玩傢、她是汽車設計師……她們都是平凡崗位上的鏗鏘玫瑰。在2017年“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文化群組對話瞭在汽車領域中從事不同崗位工作的七位女性,記錄她們與汽車的點滴故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謹以此文向每一位辛勤工作、長期堅持的“女汽車人”們深深致敬。

她是強悍女編輯:李伊文

  我(李昊鵬)來第一天入職時,發現同組有位女編輯很是驚訝,因為在我印象中從事汽車相關行業的都是以男性居多,直到現在為止,我其實對伊文也並不是很瞭解,女人嘛,你根本猜不透。也正是借這次女人節選題的機會,我也正式對話瞭一下李伊文……

  李伊文從11歲起開始對F1產生興趣,偶像自然是舒馬赫瞭,畢竟那時已經沒有塞納瞭。和那時喜歡汽車的男孩一樣,伊文也喜歡從汽車掛歷和雜志上把自己喜歡的車剪下來並收集在一起。她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並不是娃娃,而是各種槍,聽她講到這裡時,辦公室的同事們都樂翻瞭。

  大學時學的是信息管理,畢業設計做的是一個汽車配件的進出貨管理系統,畢業後打算到當時的車168工作,然而第一次面試時基礎知識考試並沒有通過,說到這裡時伊文露出瞭尷尬的笑容。隨便找瞭一傢小公司實習半年後,伊文再一次向車168投瞭簡歷,一個月後終於接到通知入職的電話,伊文正式成為瞭一名汽車編輯。

  我是2013年初入職的,剛來時聽到伊文已經做瞭四年的汽車編輯時,當時就覺得她相當有毅力啊,入行之前我覺得汽車編輯是個特別光鮮、體面的職業,天天可以開不同的車,時不時還可以出個國,然而當自己成為一名編輯後我才發現,熬夜加班早已是傢常便飯,出差還要連夜制作選題,這種工作強度也決定瞭女編輯極為稀缺。

  不過伊文也不是傳說中的女漢子,對話中我聽她講瞭工作最初時的辛酸和成就,入職車168的第一個月,伊文的考核成績低於公司要求的60分,為此還被領導訓話。從那時起,伊文每天早上6點開始工作,凌晨2、3點才下班回傢,這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維持瞭半年,周圍很多同事不明白她為什麼這麼拼。雖然表面看起來柔弱,但伊文給我的印象是骨子裡帶著一股倔勁兒,一旦有想法的事說什麼都得做,十頭牛都拉不回來那種。

  結果當然是喜人的,當時公司對於編輯的薪酬是按工作量考核,伊文每個月的考核都排名榜首,薪酬也是同事的雙倍,也是因為如此,伊文是當時同事眼中的“風雲人物”,工作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伊文經常一個人掉眼淚……

  車168與合並後,伊文先是發揮自己的特長成為一名賽事編輯,後來又來到瞭文化團隊。作為一名汽車編輯,我最大的感受是工作真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特別是如果還處於單身狀態的話,你基本上就告別瞭和男(女)朋友相處的機會。我是親眼目睹伊文是如何從一個單身姑娘轉變成人妻的……即便到瞭現在,周圍同事每天最後一個下班的也基本都是她(通常我都是第一個走的)。

  我是那種平時在公司很愛開玩笑的人,但面對文靜的伊文,有些玩笑就不能瞎開瞭(男同事互相基本都是污段子),但平時默不作聲的伊文有時會突然蹦出一句話驚到大傢,這種感覺妙極瞭。這次的對話讓我重新認識瞭伊文,雖然我還是有點琢磨不透她吧,這種神秘感蠻好。在此祝伊文女人節快樂,學會巧妙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盡量少熬夜,經常給我們帶來歡樂吧,哈哈!

2

離開汽車圈的前女編輯:張昂

她是離開汽車圈的前女編輯:張昂

  今年的“她們的汽車江湖”選題正是李伊文負責牽頭,在做內容策劃時,她把“汽車媒體女性從業者”的人物設定的工作交給瞭我(李博旭),借著這個選題機會我倒是想把她推出來讓網友認識一下,原本做完伊文這部分的內容就夠瞭,但為瞭能凸顯她的這份堅持,我決定再找一個已經離開這個圈子的女老師給大傢認識。

  我覺得這個人身上要具備幾個特點,首先,在曾經的汽車媒體從業期間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性,其次,在主流媒體平臺有個穩定的工作經歷,另外,生活最好能豐富些,最後,有顏值自然更好。這個想法以及人物設定的屬性得到瞭三八節特別內容團隊的認可,接下來就是找到這個人瞭。

  盡管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是有條件接觸到一些女編輯,但盤算瞭一圈下來,能符合預期的還真是沒幾個,並不是說她們不優秀,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能夠在這個男人堆兒裡生存下來的女編輯或者女記者,她們一定在某些方面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隻是基於今年的三八節選題需要,找一個能夠平衡本次對話人物特點的人選的確傷腦筋。

  雖然人選的定奪有些糾結,但回想起來,最終敲定張昂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曾在大平臺從事汽車記者的她,前兩年選擇瞭暫別這個行業,目前在一個已成為寡頭的互聯網公司從事市場方面的工作。說起我跟她的交情,則要追溯到幾年前的巴西行,奇瑞在巴西建立的工廠,我和她分別代表各自的媒體受邀出席工廠的下線儀式,在近30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中,百無聊賴,跟她聊瞭起來。

  其實,“女老師”對於冷冰冰的工廠或者我們所擅長的機械解讀很難提的起興趣,張昂在這方面倒是跟其他人也沒什麼差別,不過,在聊天過程中她對於海外出口、建廠策略以及銷量分析這幾方面跟我分享瞭她的一些思考,慢慢的我會覺得她的觀點甚至一些女性相對感性的視角對我的思路來說可以形成一種彌補。

  幾年以後,她突然離開瞭汽車媒體圈,這多少讓我感到有些意外,不過,近些年的媒體環境對傳統門戶類媒體平臺確實帶來的一定的沖擊,整體業務方向的調整可能直接導致瞭原有內容團隊結構的變化,在我這個旁人眼裡,人員的調整隻是時間的問題,而讓我意外的是她毅然決然的離開瞭她熟悉的汽車圈,相比之下,她的同事大多會在熟悉的領域裡做出下一個選擇,或換個內容平臺繼續從事報道工作,或是選擇公關類型的工作,而後者的確是傳統媒體人比較主流的職業發展通道。

  汽車媒體行業對張昂來說算是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段旅程,我很好奇的是,這樣一個長相還算出眾且有著比同齡人略顯成熟氣質的女編輯,在汽車行業的對話資源獲取方面是不是比大多數人更容易,張昂倒是也不避諱,直接給出瞭肯定的答案。但她也強調,好的對話資源一定要與自身的專業性相匹配。的確,這個行業還是男編輯居多,我在出席群訪會議時就發現,聲勢薄弱的女編輯在全場提問的環節中多少會獲得一些“特權”,這就給瞭她們讓人記住的機會,特別是一些長相出眾的人,這也為接下來能夠爭取到獨傢對話機會奠定瞭基礎,這樣的機會對於一個媒體從業人員而言是一種價值的認可。

  隨著入行經驗以及人脈的積累,張昂能夠拿到一些一手獨傢消息,在紙媒還沒完全沒落的時代,行業記者大多集中在報社或雜志社,而被定義在快速、輕閱讀的網絡媒體中,很難見到一篇原創的分量十足的事件報道,而當傳統媒體的記者在網站上看到一篇相對內部的獨傢消息時,都想弄清楚消息的源頭在哪,以便把其作為自己在行業內部的重要眼線進行培育,進而在以後為自己輸送“彈藥”,可見,這些內部人士對於一名內容產出者是多麼重要,每當被問及此事,張昂回應的方式頂多是微微一笑。

  我本以為這樣的回應方式的背後是吝嗇和對自己的保護,但從後來的溝通中才漸漸發現,其實就算把“線人”的人名、聯系方式交瞭底也沒太多意義,因為能夠獲得此類消息,這背後是一種信任,畢竟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都需要自己拿捏。

  選題策劃者伊文在得知張昂的大致情況後委托我向她提個問題,“你覺得內容創作者的價值在哪?”這個問題其實挺委婉的,背後的另一層意思是 “你是不是因為覺得內容創作沒有發展空間,所以才徹底離開瞭這個行業?”

  張昂坦言,“畢業後就在門戶網站汽車頻道工作,一幹就是4年,與很多男編輯一樣,也是出於對汽車的興趣才想要嘗試這份工作,隻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如果有機會,就想多嘗試不同的工作領域並接觸更多的人。眼下媒體形態正在轉型,整體環境比較浮躁,而沉下心來做內容的人就顯得既難得又可貴,或許有一天,我會回到汽車媒體圈,成為一個深耕細作的內容創作者”。

3

設計方向的靈魂人物:李亞蘭

● 她是決定設計方向的靈魂人物:李亞蘭

  相比媒體從業者而言,肩負長安品牌設計走向的李亞蘭與汽車的關系顯得更加“沉重”。與單純的愛好不同,設計師不僅是她兒時向往的職業,也不隻是能令自己開心愉悅的興趣愛好,而是隨著時間以及身份定位的轉換變成瞭一種責任感。工作原因經常接觸設計師的我(唐朝),自然而然地接過瞭這個對話任務。

  簡歷顯示她從北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隨後加入長安公司汽研所,讓我錯以為照片中略顯柔弱的她專長是偏向人機工程學或機械佈局這樣的方向,她卻笑著說並不是。事實上與此相反的是,她是設計科班出身,更嚴格的說算是中國早期接觸汽車工業設計的一批人。

  90年代初的中國汽車工業正處於一個特殊的蛻變期,改革開放的春風促進瞭汽車工業的發展,具體而言便是越來越多的國外車企開始嘗試在中國合資建廠,用市場換技術的指導方針便是出自那個特殊的時代。由於當時中國車企普遍還未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因此當時的長安還沒有專門的設計部門,李亞蘭加入的是長安汽車研究所這個聽起來與技術、科研關系更深的部門。

  如同很快便會結束的初戀一樣,工作就像是婚後的感情,更多的是一個平凡、漫長的過程。在此後的10年裡,長安品牌汽車設計也在隨著與鈴木、福特的合資不斷改變。從最初的不曾註重,到和外國工作室合作再到建立自己的海外研究中心。從模仿到原創的轉變過程中,李亞蘭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下一個挑戰亦或者說機遇已經悄然走到瞭李亞蘭的身邊。當然,隨之而來需要她為此做出一些取舍。

  歐洲設計中心的建立僅僅是長安全球造車理念的其中一部分,下一個研究中心他們計劃設立在離母公司更近的日本,這個從零開始的任務交到瞭李亞蘭手裡。多年前大部分人眼中,中國品牌成立海外設計中心多少有些噱頭的意思,這樣的舉動在他們眼中多少有些給自己的設計打上“洋標簽”的意思。在海外工作室究竟能為品牌帶來什麼?能與國外工作室合作,是否還需要自己設立研發中心?已經有瞭歐洲設計中心,還需要在日本另外設置一個設計中心?當時很多人心中都有這些的問題。

  盡管相比歐洲而言,日本距離中國相對更近,但初創時期的海外研發設計中心需要籌備的事情數不勝數。工作日程表上的狀態已經不能用爆炸形容瞭,此時孩子尚且年幼,每天定時和傢裡聯系變的愈加困難。母親與海外設計中心奠基人的職責是沒法通過具體指標加以衡量的,最後“對不起”的往往都是傢人,這樣的愧疚在我們本次對話的眾多女性身上都有所體現。

  3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在日本設計中心已經初具規模的時候,她再次因為工作需要回到瞭闊別已久的重慶,這次等待她的挑戰看上去沒有以往那麼具體,而是需要利用她此前多年積累下的豐富經驗,為長安未來產品方向掌舵瞭。

  設計師自身喜歡的汽車品牌亦或者說設計風格一直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之一,滿足好奇心的同時,多少能看出其所屬品牌未來設計風潮。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敏感的她一下就看出我們的意圖,說出瞭下面的道理。

  從初出茅廬的學生,到入職公司的新人,從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到如今的參與品牌未來設計走向決策,李亞蘭作為汽車領域的從業者身份的變遷見證瞭中國品牌設計從弱到強的悄然轉變。在探索中成長,在成長中沉淀,現在的她已經開始將自己的經驗傳與更多的年輕人,願她以及和她有著共同目標的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

4

國內汽車設計“一姐”:烏琳高娃

她是國內汽車前瞻設計“一姐”:烏琳高娃

  對汽車設計感興趣的朋友們可能對烏琳高娃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在中國本土汽車設計師逐漸嶄露頭角的時代,一名履歷豐富、身居高位的知名女設計師,在這個以男性為絕對主力的領域中,的確更加引人關註。畢業於清華美院、曾先後就職於梅賽德斯-奔馳、喬治亞羅Italdesign工作室以及通用集團的烏琳高娃,在2016年突然宣佈加入北汽新能源,成為ARCFOX品牌的前瞻設計總監,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聽到我(張戈)是為瞭三八節選題而來,剛剛退燒的烏琳高娃嘴角掠過一絲苦笑,在我看來,這應該是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就開始面對媒體的一種無奈。畢竟,以她的身份和在業內的知名度而言,的確需要承擔一些為品牌“站臺”的宣傳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作為一名女性,從事汽車設計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本身就需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辛苦,也許真的不太適合做汽車設計師。然而當我把這些觀點告訴她後,她卻非常直接地拒絕瞭我的關心。

  從求學到入行,再到成為設計總監,烏琳高娃的職業生涯看似一帆風順,但背後需要付出多少辛勞隻有她自己知道。即使如此,她依然堅持認為這是自己的選擇,哪怕放棄瞭愛情和婚姻也是心甘情願的,而在這一點上,男人和女人並沒有什麼差別。

  面對很多媒體冠以的“美女設計師”稱謂,烏琳高娃其實並不認同,她認為這個稱謂非常具有男性色彩,同時會讓別人誤認為她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外表,而非真正的能力;相反,她更希望被稱為蒙古族設計師,這樣可以為自己的故鄉和民族而自豪。

  今天的汽車設計界,依舊是男性占據著主導地位,畢竟男人對於機械和運動有著天生的熱愛,因此在設計師圈子中,女性反而更加容易被凸現出來。烏琳高娃坦言,能夠在業內擁有今天的知名度的確有性別的因素,但知名度並沒有在實際工作中帶來太多幫助。因為,面對由男性組成的決策層和設計團隊,女設計師不僅要提出建設性的方案,還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說服男性同事,這樣的問題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是存在的。

  2016年8月,烏琳高娃以前瞻設計總監的身份加入瞭北汽新能源,這也是她第一次在一傢國企背景的企業內就職。從文化和環境等方面來說,這裡與之前的國際大牌企業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品牌內部的工作體系的確沒有奔馳、通用這樣老牌車企成熟和完善,工作效率方面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在這裡,她可以獲得更多的自主發揮的空間,從零開始塑造一個品牌,這對於設計師來說,無疑是更有吸引力的。

  接觸久瞭,我才理解瞭最初見面時烏琳高娃苦笑的含義。作為設計師,她更希望人們可以將目光聚焦在她的工作和作品本身,而不是性別和外表。為瞭這一份熱愛的工作,她付出瞭很多,也犧牲瞭很多,但是在她看來一切都值得。眼下,烏琳高娃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塑造一個全新的、能夠被用戶認可和喜愛的品牌形象,這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生活。

5

改裝界的花兒姐:李小花

她是改裝界的花兒姐:李小花

  當我(朱旭冉)被領導指派去對話這位女生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在意她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人,以為就是常人眼中所謂車圈網紅,每天多發發自拍,時不時的爆出幾張與不同款式的改裝車合照,當然她那一副高顏值的容貌才是重點。大傢在“圈裡”和微博上都稱呼她李小花,小花是國內改裝車組織iAcro的成員,就在跟小花赴約前領導還叮囑我,可別真把她當花瓶一樣的去對話。

  原本在聯系上她之前我還為對話地點發愁,結果小花直接就約在751動力廣場的ACE咖啡,原因是他們iAcro辦公室在那裡,而且拍照、吃東西也都很方便,隨即我們一拍即合。

在見面之前我心裡總是打鼓,擔心不能和一位玩車圈裡的顏值擔當很自然的一起交流,但當我們在咖啡店坐下後她大方的性格瞬間打破瞭我心中的顧慮。我知道小花之前開的是一輛改裝過氣動懸架的斯巴魯BRZ,而現在“鳥槍換炮”換瞭日產GT-R當為座駕,然而僅憑這兩款車就能作為很好的話題開場,可沒想到旅行卻成為瞭我們的“見面禮”。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愛上旅遊,但小花說她盡量會把每次旅行安排的更加與眾不同,比如去我們臨國日本玩的時候,她的關註點就是街上無時無刻會出現讓人激動的性能車、老爺車,哪怕一輛改裝過的K-car她也會打量一番看看哪一個細節可以值得學習一下,方便以後改自己的車。然而她還會特意去位於橫濱海灣大橋附近的大黑停車場,深入這個最能代表日本汽車改裝文化的地方。

  我們是周三見的面,當說起旅行的時候小花說正在跟朋友約周五去尼泊爾的事情,她不想因為總聽被人說一個地方有多麼的臟亂差,就肯定不會去瞭,小花堅信每個國傢、地區都會有別人看不到的一面,而那一面就是她自己要親自感受的世界。這一次的旅行小花打算體驗滑翔傘和動力滑翔機,正如她所說的讓自己的旅行盡量跟別人的不一樣。

  聊回她的愛車,小花跟我講,以前開改裝BRZ行駛在街上的時候總是被別人挑釁,然而開著一輛氣動懸架的車保持最美的姿態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她說不會輕易改動原廠就有過人性能的GT-R,目前隻是更換瞭輪圈、減振器和前唇。開這輛車時已經很少會有人在路上跟她挑釁瞭,隻是偶爾遇到某些司機開著不是自己的豪車,跟她的GT-R周圍晃來晃去。

  有一次小花開車正單曲循環播放著一首心愛的歌曲享受在回傢的路上,突然一輛車從她的車頭快速駛過,撞壞瞭她剛裝上的碳纖維前唇,當時小花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正常行駛卻碰上這麼一位,最可氣的是對方下車後還不認賬,可由於肇事方著急送乘客去機場,小花大度的讓他先辦事再回來處理,可最後對方仍舊死不認賬,小花終於忍不住瞭,當著警察的面把他臭罵瞭一頓,對方 認錯後,她靜下心的跟他說“你修不起我這車沒關系,但你要承認,嘴甜點我還能跟你不依不饒呀!我也懶得跟你置氣瞭,回去自己修吧。”

  說到這裡時,我能感覺到小花是一位典型的北京女孩,鏗鏘的性格讓她做事說一不二,有問題都能解決但別兜圈子騙人。出於水瓶星座的她隻要是喜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出點樣兒來,絕對滿滿的自信。不僅如此,摩托車也是小花的最愛,夏天不管多熱她絕對是穿齊所有裝備,而且從來不會落下一個紅燈,與同伴在山路上享受駕駛樂趣時始終是速度最慢的那一位。不過,有時她也會按捺不住心裡的激情,換上連體駝峰皮衣去賽道上蹭上幾個彎角。

  我問小花是不是隻喜歡日系品牌汽車,結果得到瞭否定的答案,她不隻針對某一款車或某一品牌感興趣,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女車迷。曾經有過向她“示好”的男生以改裝車的話題跟她聊起,但由於知識儲備實在太差,而且還自我感覺良好,結果自然是自討苦吃。小花表示其實每個人的眼光、觀點都會不同,大傢都是愛車人所以並不反感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改裝風格,隻是如果男生以她觀念相差甚遠的事情或愛好來追求的話,顯然是最嚴重的錯誤方式。

  雖然小花是iAcro組織中的一員,每次聚會活動時都在忙前忙後的,但其實所謂圈裡公眾人物的她並不認識太多人,大多時候還是隻跟自己最熟悉的那些朋友在一起,少瞭幾分北京土著特有的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性格。她還自稱自己是公司裡的辦公室主任,很多不屬於自己職責裡的事情她也會能幫就幫,能做就做,這大方的性格也是她給別人流露出的重要印象。

  臨走,我站在車外再與她寒暄幾句的時候,看到瞭她手上戴瞭一塊勞力士迪通拿(daytona)而且還搭配瞭克羅心的表鏈,這樣的組合雖然已經是非常奢華瞭,可還是透露出瞭她對汽車的喜愛。接下來,李小花同學除瞭偶爾賽道日玩耍一番外,她還想改一輛漂移車來豐富她的玩車生活,始終在這個“男人的世界裡”做好一枝獨秀,祝她節日快樂!

6

多媒體系統的領路人:楊海珊

她是比亞迪車載多媒體系統的領路人:楊海珊

  作為本次婦女節主題所有對話對象中唯一的一位女工程師,在接到這個對話任務時,其實我(苗帥)是很忐忑的,因為在我的認知中,工科背景的女性許多都不善言辭,而身居高位的她也許更加不會平易近人,所以此次深圳之行能否收集到我所需要的素材,在見面之前我的心中很是沒底。

  由於我並未身著比亞迪的工作服,楊海珊直接認出瞭我,掛掉電話短暫的寒暄後,我們的交談又被來電鈴聲打斷,短短的5分鐘時間我就能感受到楊海珊平時工作的繁忙程度,而從她字裡行間所吐露的言語我判斷,她是一位久居高位做事幹練的女領導。

  1997年從應用電子專業大學畢業後,楊海珊直接從校園一步跨入瞭比亞迪公司,進入設計室從事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工作,作為一名新晉的電子工程師,公司的一切對於年輕的楊海珊來說都特別的新鮮,而彼時的比亞迪公司也不像是如今這般的龐然大物,還隻有電池業務的比亞迪全公司上下僅有幾百名員工,而剛進公司的楊海珊拿到瞭她在比亞迪使用至今的員工號:970。1999年,楊海珊迎來瞭個人職業生涯新的挑戰,畢業不到兩年的她被公司任命為開發科科長,從此走上瞭領導崗位。

  剛剛成立的比亞迪汽車猶如一個新生的嬰兒般,在汽車領域亟需快速而全面的發展,而年輕的楊海珊由於之前對汽車的缺乏瞭解,也在努力的惡補汽車電子的相關知識。楊海珊對那段時光的述說輕描淡寫,但從比亞迪汽車的發展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連小到倒車雷達都要自己做的比亞迪,其汽車電子部門在剛組建時面臨著何種壓力,而這些,在楊海珊口中“婚假都不好意思多請”便能略知一二。付出總是會有回報,2007年,比亞迪汽車籌備建立多媒體工廠,而時任比亞迪中央研究院應用電子研究所所長的楊海珊脫穎而出,成為首任也是至今唯一一任廠長。

  如今,新進入比亞迪汽車的員工工號已經變為瞭七位數,而楊海珊的工號970無疑從另一個方面述說著她在比亞迪的資歷。她經歷瞭比亞迪從開始有瞭汽車產業到如今在新能源領域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所有重大時刻,而比亞迪汽車也見證著楊海珊從一個一開始對汽車不太瞭解的新人到現在對整個汽車電子系統大部分都很精通的專傢。

  小女兒與大女兒相差有10歲,所以小女兒還在亞迪學校附屬幼兒園上學,並沒能和姐姐在同一個地方。在接瞭大女兒回傢的路上我問道如何接小女兒的時候,楊海珊說亞迪幼兒園就在她們所住的亞迪村內,特別的方便,而且小區裡基本都是比亞迪的員工,在安全性上不用擔心。就在我驚詫於還有個亞迪村的時候,我們的車緩緩進入瞭一個環境相當優雅的小區,看的出來雖然樓房看起來有些年代,但不論是小區綠化等設施環境還是物業的管理水平都特別的不錯。

  如今的楊海珊再也不像20年前那樣是一個隻有幾百名員工的公司中普通的一員,在她的手下共有研發人員300多名,生產制造工人900多名;而今天的比亞迪也不再是曾經的那傢電池公司,擁有20多萬雇員的它如今也是中國汽車品牌中一支不容忽視的生力軍。在此祝願楊海珊在比亞迪能夠越來越好,也祝她節日快樂。

7

獨當一面的售後“小姑娘”:張靜

● 她是獨當一面的4S店售後“小姑娘”:張靜

  張靜是兩年前通過學校定向校招走進重慶市力帆康澤4S店的,四川理工大學工程設計和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她自此開始瞭一個汽車售後維修技工的從業之路。在售後車間工作的兩年時間裡,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她從一個對4S店售後維修業務懵懂無知的小姑娘成長為瞭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機電組長。

  因為在大學時主修的是工程設計和自動化專業,使得張靜在機械和電路方面的理論知識儲備要強於不少以一線實戰維修經驗出道的技師。而她現在承擔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進店維修的車主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檢和復現,並在此基礎上指導維修技師去解決問題。

  當我們問到既然能夠找到車輛的問題所在,為什麼不親自動手去負責修理的時候她笑到:維修車間裡常常會遇到拆裝發動機變速箱一類的“力氣活”,自己畢竟是女孩子,幹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力氣大的男生來得利索。加上維修車間的工作節奏又快,揚長避短地發揮自己在理論知識方面的長處可以更有效率地為客戶服務。

  在負責機電檢查的同時,張靜還承擔瞭對進店維修保養車輛的底盤檢查項目,這是4S店售後維修保養中必做項目的項目之一。我們的愛車在底盤以及很多平時看不見的地方都有大量的螺絲,長時間的行駛之後可能它們可能會松動。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會導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異響,給車主帶來不好的駕駛體驗,而且若是任之繼續發展甚至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損壞或是交通事故。

  這時張靜細致耐心的特點便展露出來瞭,每輛車走出保養車間之前,張靜都會鉆進車底,躬著身抬頭仔細地核對底盤上每一顆螺絲的防松標記,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論是從對車主和工作負責任的角度出發,底盤檢查工作都是需要細致並且嚴謹的對待的。”

  底盤下面可不像車身外表一般光鮮靚麗,在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底盤會覆蓋上一層細密的泥塵,檢查防松標記時就需要用手逐一觸摸檢查。眼前的這臺車檢查流程才走到一半,這個愛幹凈的女孩子在對話前特意換上的白手套就已經變瞭顏色。日復一日,張靜就這樣在臟兮兮的底盤下耐心地逐一檢查瞭一輛又一輛的汽車,確保經過她雙手檢查的車輛沒有安全隱患。

  卸下工作的嚴謹認真之後,張靜和這個年紀的小女生的一樣,單純樂觀的天性展露無餘。周末一個小小的遊樂園對她來說就是一片快樂的天地,能讓她高興上好一陣子。隻是在工作之餘,她還是會思念傢人。雖然張靜傢在成都附近,可是她的父母沒有在成都工作。一傢人常常處於聚少離多的狀態,隻有在過年時能相聚幾天。

  好在大學時代交往的男朋友也在校招時來到重慶,現在在長安的配套廠上班。雖然工作同樣繁重,但免去瞭分隔兩地的相思之苦。不過說到未來,畢業兩年的她有著比不少同齡人更成熟的想法,她認為女性不能缺乏獨立的人格和事業。因為事業和婚姻是人生的兩條主線,缺一不可,更好的事業可以踏踏實實地營造兩個人的未來。

  結語:古語雲,誰說女子不如男。1924年,女性第一次參加瞭奧林匹克運動會,同年,我國第一次慶祝瞭“三八”婦女節。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勇敢闖進瞭汽車這個原本被男性所主導的行業之中,用她們特有的柔性和韌性,在各自的崗位中發光、發熱。最後,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還要向全天下的女性朋友們再道一句:“節日快樂。”

分享你的喜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