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制動距離?

1.制動距離

解釋:

制動距離是衡量一款車的制動性能的關鍵性參數之一,它的意思就人們在車輛處於某一時速的情況下,從開始制動到汽車完全靜止時,車輛所開過的路程。是汽車在一定的初速度下,從駕駛員急踩制動踏板開始,到汽車完全停住為止所駛過的距離。包括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兩個部分。制動距離越小,汽車的制動性能就越好。由於它比較直觀,因此成為廣泛采用的評價制動效能的指標。正確掌握汽車制動距離對保障行車安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傢標準:

汽車在行駛中,當駕駛員發現緊急情況直至踩下制動踏板發生制動作用之前的這段時間稱為反應時間,反應時間內車輛行駛的距離稱為反應距離。此距離的長短,取決於行駛速度和反應時間,行駛速度越高或反應時間越長,反應距離就越長。反應時間又與駕駛員的靈敏程度、技術熟練狀況有直接關系。通常的反應時間為0.75至1秒,假如車速為30公裡/小時,反應時間為一秒,反應距離則為8.33米。

制動距離是指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產生作用至汽車完全停止時,輪胎在路面上出現明顯的拖印的距離。制動距離的長短與行駛的速度、制動力、附著系數有關。行駛速度越高,制動距離越長,行駛速度與制動距離的平方成正比。制動力是指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阻礙並促使車輪停止轉動的力。制動力的大小,除與踩下制動踏板的行程有關外,還取決於車輪與地面的附著系數,道路越光滑(如結冰路面),附著系數越小,制動距離越長。實驗證明,機動車以同樣的速度,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駛,制動距離是不一樣的。如以30公裡/小時的速度行駛在柏油路面上的制動距離為5.9米,在浮雪路面上的制動距離為17.7米,在結冰路面上的制動距離為35.4米。

制動距離要求:

各國的制動法規,都規定瞭各種車型在規定初速下的制動距離。超過這個距離的車輛,就是不合格車輛,不能在道路上行駛.交通管理部門在進行車輛檢驗時,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制動距離。我國對汽車(空載時)

制動距離的要求是:   

不超過九座的載客汽車初速度50Km/h時,不超過19m;   

其它總質量不超過4.5t的汽車初速度50Km/h是時,不超過21m;   

其它汽車,汽車列車初速度30Km/h時,不超過12m。   

制動距離應由專業人員使用專門儀器進行測量.過去那種踩剎車,拖輪胎印的辦法,既不科學,又不準確。制動距離達不到要求時,應及時對制動系統進行檢修,以防事故發生。

檢查:

影響制動距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制動盤(轂)、蹄片、輪胎花紋、制動液的消耗程度、頻繁制動引起的制動熱衰減、車子的載重情況等等。制動盤(轂)是有使用壽命的,當它們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必須更換,一般城市行車中的正常使用,它們的壽命大約是5萬公裡,制動蹄片的壽命在3萬公裡左右,但是具體情況還要看車主的使用情況,最好是每1萬公裡檢查一次。   

輪胎對於制動距離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現在的每條輪胎上,都有一個磨損標記,當露出這個標記時,必須更換,此外,輪胎的壽命隻有3年,即使是新輪胎,放置3年後,也必須換掉。

分享你的喜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